弘揚傳統,求實創新,開拓進取,真誠高效
二十多年以來,公司在努力開拓市場的同時,通過嚴格的企業管理,在各項工程中以“質量牌”、
“安全”、“誠信牌”叫響了國內市場,并連續三年入選“中國建筑企業500強”。
大國工匠 民族棟梁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北營北路12號山西省古建集團大樓
電話: 0351-5639888
傳真: 0351-5639888
E-mail: sxgj1995@126.com
手機版
山西省古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SHANXI ANCIENT ARCHITECTURE GROUP
微信公眾號
網站建設 中企動力太原 晉ICP備08000136號-1
下屬公司 | 聯系我們 | 招賢納士 | 采購中心
工程案例
山西省古建筑集團成立于1995年9月22日,是當時全國第一家省級古建筑施工企業,也是國家建設部批準的全國第一家園林古建筑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的施工企業。
榆次老城
渾源古城·渾源文廟
榆次老城·市樓及思鳳樓
山東·濟寧古城建設工程
隋唐洛陽城九洲池入口與服務建筑工程
莒國古城
渾源古城·渾源州衙署修復工程
渾源州衙署修復工程渾源州衙署在渾源縣城永安大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原衙署坐北朝南,中軸線建筑依次為牌坊、大門、儀門、大堂、東、西配房、二堂、內署、后樓等建筑,占地約443平方米。后經長期損毀,僅剩州衙大堂。2009年,地方政府把渾源州衙署的修復列為縣城歷史街區建設的重要工程之一,由山西省古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施工修復。經過一年施工,州衙內相關建筑均按照原貌恢復,大堂前東西配房的禮、戶、吏、兵、刑、工
大同街牌樓
大同鼓樓東街牌樓整修工程
大同鼓樓東街牌樓整修工程??鼓樓東街在歷史上作為大同古城一條極其重要的街道,過去就是商鋪遍布、酒肆林立的地方。2012年,經過山西省古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整修,再現鼓樓東街歷史上喧囂熱鬧、商賈來往的市井繁華。在鼓樓東街牌樓的修復中,在街區的整體風貌上注重體現歷史的滄桑原貌,力求體現出街道的古韻之美,同時實現了滄桑鼓樓東街,再現古城市井原貌。
大同古城東、南、北城樓門樓復建工程
大同法華寺修復工程
大同法華寺修復工程大同市法華寺在大同古城東部和陽街。根據清道光十年(1830)的《大同縣志》記載:“明時建,久廢,磚塔存。”2008年,在大同名城保護復興建設過程中,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藏傳佛教文化建筑的珍貴遺存,大同市政府決定在原址復建法華寺,修復工程以白塔為中軸線,整體院落前移至和陽街大槐樹下,使古木名剎相得益彰。整體院落共分四進,前院有天王殿、左右掖門、鐘鼓樓、方丈室、念佛堂、僧竂等,中院有三
大同帝君廟修復工程
大同帝君廟修復工程?大同帝君廟,又名文昌祠、文昌廟,位于大同城內鼓樓東南角。據方志記載,帝君廟創建于萬歷十一年(1583年),廟內供奉文昌帝君,被民間尊為科舉功名之神。過去每逢農歷二月初三和八月初一當地官民要舉行春秋祭祀活動。198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山西省古建集團有限公司對帝君廟依原貌進行了全面整修,再現了明代建筑莊嚴凝重的風貌。修復后的帝君廟占地5000平方米,坐北向南
大同關帝廟修繕工程
大同關帝廟為明代以前神祠建筑,俗稱大廟。坐落在大同市內鼓樓東街。清《大同府志》記有明景泰、嘉靖、隆慶、萬歷年間修繕碑記。清康熙、乾隆時均有增建和修葺。從建筑手法和特色看,當為元代遺物,是大同唯一的一處元代建筑。曾于明代和清代進行過多次修建。歲月滄桑,人為破壞,到2008年,關帝廟僅留存一座孤殿,瘡痍滿目,一片廢墟,生存空間狹小,周邊環境惡劣,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受到極大破壞。????原先在正門之上掛
河南洛陽金元古城建設工程
洛陽古城保護與整治項目一期A-1#樓文化展示中心,洛陽市明新街與柳林街交叉口,主要功能為文化展示。位于本工程結構采用框架結構體系,地上二層,總建筑面積1403.98平方米。該文化展示中心地下有金元時期城墻遺址,本方案中基礎采用跨越式的方式,使基礎樁基在地下遺址的保護范圍之外,不對其造成破壞。本工程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七度,結構設計基準期為50年,相應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混元古城·永安寺修復工程(元)
渾源永安寺在渾源縣城東北隅,俗稱大寺。寺院創建于金代,后遭火毀,元代重修后改名永安寺。明洪武十六年(1385年)修葺擴建,清代多次修葺。寺院坐北向南,分前、中、后三進院落。中軸線建筑為牌樓、山門、前院護法殿、中院傳法正宗殿、后院鐵佛殿,東西兩側有鐘鼓樓、配殿。寺院南北長80余米,東西寬50余米,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其中傳法正宗殿為元代遺構,其他諸殿均為明清建筑。傳法正宗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
渾源古城·渾源民居麻家大院
麻家大院是渾源縣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工程重點項目之一,位于渾源縣城永安西街。大院的主人麻席珍,字國華,清光緒舉人,民國時期曾任太原地方審判廳推事和晉城、聞喜、沁水等縣知事,著有《渾源出土古物圖說》。整體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總面積3300平方米。現存房屋73間,分中、東、西三路,皆為三進院,中路前院有正廳,面闊五間;中院正房五間,為單檐歇山式;后院主體建筑為二層閣樓,上下各五間,為前出廊硬山重檐